2025-09-01
How does feedback affect the star formation histories of galaxies?
Galaxy, Star Formation
研究恒星反馈和AGN反馈如何影响星系的形成历史(SFH)。
星系SFHs的形状由宇宙学、反馈和重子循环共同决定,其中恒星反馈主导早期演化,AGN反馈调控晚期淬灭。反馈效应可通过重子分数和黑洞质量等状态变量间接反映,为观测约束反馈强度提供了新途径。尽管不同模型的反馈实现方式不同,但SFH形状与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适性,表明其背后存在统一的物理机制。
2025-09-02
今日停更
2025-09-03
LOFAR constraints on the repetition & environments of CHIME FRBs
Fast Radio Burst, Observation
LOFAR对CHIME的33个已知重复FRB源、10个候选重复源以及430个非重复FRB源进行了系统性搜索。观测总时长分别为473小时(LOTAAS)和252小时(针对性观测)。
没有探测到爆发,FRB 20201124A表现出正的统计频谱指数,表明其低频活动率低于高频,与典型的相干辐射预期(负频谱指数)相反。
2025-09-04
Radio Astronomy in the Era of Vision-Language Models: Prompt Sensitivity and Adaptation
Radio, Astronomy, LLM
评估视觉语言模型(VLMs)在射电星系形态分类任务中的表现。使用NVSS和FIRST数据集中的729个训练图像和104个测试图像,这些图像由专家标注为Fanaroff-Riley类型I(FR-I)和II(FR-II),在QwenVL上进行微调。
LoRA微调后,Qwen2-VL-7B错误率降至3.1%,接近领域专用模型AstroVFM(1.9%),且仅需145标注样本即超越从头训练的ResNet。
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ME fast radio bursts with machine learning
Fast Radio Burst, Machine Learning
在CHIME的FRB目录(第一版及2023版)的基础上,使用其中的10个参数,通过降维聚类的方式研究哪些参数对FRB分类最重要。结果表明,静坐标系频率宽度(Δν)和峰值频率(νₚ)是主导聚类结构的最重要特征。
2025-09-05
Deciphering galaxy images using machine vision
Galaxy, Deep Learning
使用VAE将星系图像压缩到35个特征,然后使用PCA降维,区分不同形态类型的星系。结果表明,存在一个最优的特征数量范围(约10-12个),可以捕捉99.9%的方差。
Satellite, Deep Learning
用UNet识别光学图像中的卫星。
2025-09-08
Fast Radio Burst, Galaxy, Localization
EVN对FRB20190417A进行了25次观测,实现了毫角秒级别的精确定位。定位在一个低金属丰度的矮星系中,红移z=0.12817,PRS的物理尺度<23.1pc,射电光度为7.4e28 erg/s/Hz,宿主星系贡献DM高达212.0pc/cc,是目前已知FRB中最大的宿主DM贡献。
宿主星系具有较高的比恒星形成率(~2.3 × 10⁻⁸ yr⁻¹),与SLSNe-I和长伽马暴的宿主星系类似,支持其可能源于大质量、快速自转的前身星。
OrbDot: A Python package for studying the secular evolution of exoplanet orbits
Exoplanet, Planetary Science, Software
OrbDot用于研究系外行星轨道长期演化的Python软件包。
High-resolution Giant Metrewave Radio Telescope HI 21cm imaging of the host galaxy of FRB 20250316A
Fast Radio Burst, Galaxy
GMRT对FRB20250316A的宿主星系的HI观测。对NGC4141进行了7小时的高分辨率HI 21cm观测,覆盖1260–1460 MHz频段,空间分辨率达0.48–8.0 kpc。
发现该星系西南部的Hi分布存在扰动,且存在高密度的Hi区域。SDSS光谱显示该区域低金属丰度,形成率较高。这些结果表明,NGC4141最近可能通过合并或吸积获得了贫金属气体,触发了西南部的恒星暴发活动。此次合并事件可能还引发了星系盘内的其他恒星形成活动,导致了FRB20250316A的前身恒星的形成。
2025-09-09
Fast Radio Burst, ISM
CHIME/FRB Catalog 2中发现的FRB探测空间分布中的一个显著“探测缺口”(detection gap),该缺口与银河系内的电离气体过密区(如天鹅座X区域)重合。
通过非均匀泊松过程模型,计算了缺口区域内FRB零探测的概率,发现其显著性达4.2σ,表明缺口并非偶然现象。缺口区域的散射时间尺度在600MHz达到31.87ms,可以把信号散射到CHIME探测阈值以下。
110个FRB视线与已知H II区域交叉,但其散射时间尺度未显著高于非交叉视线,可能因CHIME对高度散射FRB的选择偏差。
Repeating vs. Non-Repeating FRBs: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o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
Fast Radio Burst, Statistics
CHIME/FRB Catalog 2,包含4545个FRB事件,其中3564个为非重复暴,981个为重复暴。通过ConvNext模型,在这些事件的图像上进行训练,准确率85%。
此外,模型在fitburst生成的合成数据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,进一步揭示了FRB形态特征与分类结果之间的关系。例如,窄频带且时间宽度较大的FRB更可能被归类为重复暴,而多子脉冲的周期性特征与非重复暴相关。
A long period transient search method for the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
LPT, Method
MWA探测长周期暂现源的方法。
步骤包括:从观测数据中减去天空模型,形成图像立方体,应用三种滤波器来检测不同时间尺度和脉冲形态的瞬变候选体
- Spike滤波器:检测短时间尺度的尖峰信号。
- 时间相关高斯(TCG)滤波器:检测宽度约为10秒的高斯形状脉冲。
- 均方根(RMS)滤波器:检测高度变化的随机源。
生成一个布尔图,标记出任何一种滤波器超过阈值的区域。然后使用3×3的连通矩阵检测岛屿,并为每个岛屿分配有效的TCG、Spike和RMS标志。将检测到的岛屿与GLEAM目录进行交叉匹配,以标记闪烁的已知源。
最终有7个候选者被确认为真实瞬变,包括一个新的LPT GLEAM-X J0704-37和一个新的脉冲星PSR J0031-57。
A Deep SETI Search for Technosignatures in the TRAPPIST-1 System with FAST
SETI, Radio
TRAPPIST-1系统因其拥有多个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而成为地外智慧生命(SETI)搜索的重要目标。FAST对其观测没有找到技术特征信号。
Long-term monitoring of a dynamically new comet C/2020 V2 (ZTF)
Comet, Planetary Science
彗星C/2020 V2(ZTF)是一颗动态新长周期彗星(Dynamically New Comet, DNC),首次进入内太阳系。长时间的观测发现其具有典型的碳组成和尘埃丰富的特征,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轨道演化过程中表现稳定。研究结果表明,这类动态新彗星在早期轨道阶段可能已具备均匀的组成,支持其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均匀混合的区域。
FAST Observat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 in Interpulse Pulsars
Pulsar, Periodicity
通过FAST研究了四颗具有中间脉冲的脉冲星(PSRs J0953+0755、J0627+0706、J0826+2637和J1946+1805)的微结构特性。首次在中间脉冲中成功探测到微结构,并发现微结构普遍存在。重新确认了中子星群体中微结构周期与自转周期的幂律关系:
Probing baryonic feedback and cosmology with 3 x 2-point statistic of FRBs and galaxies
Fast Radio Burst, Cosmology
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3x2点相关统计的方法,结合FRB色散测量(DM)与星系数密度场的角功率谱分析。FRB与星系的3x2点联合分析能够有效区分重子反馈与宇宙学效应,弥补了传统星系巡天在非线性尺度上的不足。尽管FRB样本的散粒噪声限制了其单独约束能力,但结合星系数据后,该方法可为下一代巡天(如SKA、CHORD)提供互补的观测策略,实现反馈模型的高精度和宇宙学参数的联合约束。
Solar, Review
太阳内部动力学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,逐步揭示了磁场生成、输运和浮现的物理机制。尽管在三维发电机模型、子午环流深层结构及磁通量浮现的精细过程等方面仍存在挑战,观测技术的进步(如SDO/HMI、Hinode等)与数值模拟的结合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。理解这些过程对预测太阳活动周期及空间天气效应具有重要意义。
PowerBin: Fast Adaptive Data Binning with Centroidal Power Diagrams
Astronomy, Software
现代天文学观测(如积分场光谱)产生的大规模数据集通常需要自适应分箱(adaptive binning)以提高信噪比(S/N),从而确保模型拟合的可靠性。然而,现有的Voronoi分箱方法及其变体存在两个主要问题:计算复杂度高(通常为O(N²)),难以处理现代天文调查中的大规模数据;且可能生成非凸或不连通的箱体,影响空间分辨率。
PowerBin基于最优传输理论(optimal transport)和质心功率图(Centroidal Power Diagram, CPD)框架,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。
2025-09-10
Constraining Baryon Fractions in Galaxy Groups and Clusters with the First CHIME/FRB Outrigger
Fast Radio Burst, Cosmology
利用CHIME/FRB Outrigger样本中三个FRB的观测数据,结合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密度模型,探讨了重子分数在低质量星系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现有X射线观测结果的对比。
An all-sky 3D dust map Based on Gaia and LAMOST
ISM
LAMOST DR11提供了恒星大气参数(有效温度、表面重力、金属丰度),结合Gaia XP合成的B/V波段测光数据,计算了约460万颗恒星的消光值,典型精度为~0.01 mag。通过自适应多分辨率天空分区方法(HEALPix),将天空划分为不同分辨率的视向(3.4′至58′),并采用参数化模型对每条视向的消光-距离关系进行建模。模型考虑了局部气泡(Local Bubble)、弥散星际介质(DIM)和潜在分子云的贡献,从而构建了银河系的三维尘埃消光图。
Transient, Optical, Machine Learning
亚分钟级光学瞬变事件(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)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开展,这类事件可能揭示新的天体物理现象(如快速射电暴的光学对应体或恒星耀发)。
使用CNN对Deeper, Wider, Faster (DWF) 巡天数据的图像差分进行分类,筛选暂现源。对5,477个高分候选体进行人工检查,最终选出2个高质量候选体。
DWF040654.511-544056.411:可能具有宿主星系,g波段星等20.25±0.05。DWF041117.877-542554.144:无宿主星系,g波段星等20.55±0.04,可能为银河系内事件(如恒星耀发)。
2025-09-11
Discovery of a z~0.8 Ultra Steep Spectrum Radio Halo in the MeerKAT-South Pole Telescope Survey
Radio, Galaxy
使用MeerKAT UHF波段(0.58 - 1.09 GHz)对SPT-CLJ2337-5942星系团进行观测,该星系团由南极望远镜(SPT)在100平方度深场中发现。观测时间为116小时,使用32k相关器模式,每个指向观测约1小时,达到每指向深度为10uJy/beam。
在SPT-CLJ2337-5942星系团中心发现了一个扩展的弥散射电辐射,最大线性尺寸(LLS)约为800千秒差距,具有复杂的形态,分类为射电晕。谱指数1.76,表明其为超高陡谱射电晕(USSRH)。
2025-09-12
Magnetic fields in galactic environments probed by Fast Radio Bursts
Fast Radio Burst, Galaxy, Magnetic Field
分析14个定位FRB的观测RM,推断FRB宿主星系及其前景星系晕中的总磁场强度。结果表明,前景星系晕的磁场贡献在分析未来FRB样本时不可忽视。
LPT, Theory, Simulation
由白矮星-M型矮星双星系统相互作用驱动的长周期射电瞬变源(ULPTs,如GLEAM-X J0704-37和ILTJ1101+5521)的辐射机制,证明了电子回旋脉泽不稳定性(ECMI)的可行性,在现实的WD-MD条件下,ECMI可以达到高的能量转换效率,并且辐射主要为线性偏振。
LPT, Theory
杨元培的文章。最近ILT J1101+5521 和 GLEAM-X J0704-37,已被确认源自白矮星(WD)- M 矮星(MD)双星系统,提出至少部分 LPTs 源自处于
pre-polar phase
阶段的 WD - MD 双星系统。